close





   在台灣,很多人睡不好。根據長庚醫院睡眠中心調查:包括不易入睡、半夜易醒又睡不著、比預定時間早起、或者睡醒仍然疲累等睡眠或失眠問題,困擾全台近四分之一的人口。到底為甚麼睡不好?

   排除睡眠呼吸中止、肢動症等生理疾病、憂鬱症等心理疾病,引起的睡眠問題的關鍵,外界環境的變化經常是「壓垮睡眠的最後一根稻草」。例如擔心裁員的壓力、感情變化大,時差問題..等,都可能引發失眠狀況。當壓力解除後,一般應能回歸正常的睡眠與作息。然而,很多人因為錯誤的習慣與想法,而陷入慢性失眠的泥淖中。

  人體在睡眠狀態下,大腦耗氧量減少,降低腦細胞能量消耗,有利保護大腦、提高腦力。相對的,睡眠不足,會使人躁動、精神萎靡、注意力渙散、記憶力減退、判斷力變差。研究指出,睡不好的人容易發胖,罹患心臟病、糖尿病與高血壓的機率都會增高。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的研究也指出:過少的睡眠,甚至會削減運動對癌症的預防效果。因此,治療非疾病引起的失眠,這幾年除了藥物之外,臨床上也鼓勵使用「認知|行為治療」。簡單地說,它主要是糾正不適當的信念或觀念,以及改變生活行為、學習放鬆等,來改善睡眠。 

 



 

睡得好守則之一:別壓縮睡眠時間

   睡眠要有一定的量,不可能單靠提高睡眠品質來彌補。因為滿檔的行程表中而必須擠壓自己的睡眠,幾乎是現代人的通病。每天工作到九點、十點後,帶著工作回家,然後得花時間陪孩子,孩子入睡後,再回頭處理白天未完成的工作,平均每天兩點上床,隔天八點起床,生活被工作、家庭切割....。像這種「沒時間睡覺」的人,最好做好「時間區隔」,每 段時間都專心做一件事,當然包括「睡眠」。例如早上八點到晚上七點是上班時間,上班時間全力工作,然後強迫自己七點 一定回家,留時間給家人,也留時間給自己,在睡前保留「關機」時間,不帶著工作的頭腦就寢,專心做好「睡眠」這件事。對上班族來說,這需要更好的時間管理,甚至改變做事方式。

 

睡得好守則二:失眠勿過度驚慌,維持正常行程與心情

   對失眠過度驚慌,常常反而是慢性失眠的開端。有人只要有一天失眠,就開始對失眠耿耿於懷,擔心「今晚又睡不好該怎麼辦..」結果更不易入睡。這些人的睡眠常常帶著焦慮,就像要上戰場一樣,搞得睡眠本身變成很大的壓力。這種壓力使得他們採取許多防禦的措施。例如因為前一天睡不好,就取消隔天的所有行程,結果白天休息太過的結果,變成晚上更不易入睡。

   有的人則在失眠過後想透過「提前上床」來補救,但因為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是固定的,提前躺著,反而變成躺在床上卻不睡覺的「失眠」狀態。即使當天失眠了,隔天的行程照舊安排,身體的短暫疲累,反而能累積睡眠需求,幫助睡眠。真正長期為睡眠所擾的人,透過學會對「失眠」放輕鬆,反而能因為壓力減輕,找到出口。打不過失眠,就要跟它和平相處,雖然本性難移,但可以轉念,一直煩惱睡不著又能怎樣?

 

睡得好守則三:就寢起床規律,不隨意補眠賴床

   就算睡眠的量足夠,但若不按照身體的生理時鐘就寢起床,就可能還是會在該睡覺時無法入睡,或者應該醒著時打不起精神來。一般工作者常遇到的問題是:平日睡眠不足, 到週末就補眠,晚起使得生理時鐘往後移,到了必須早起的上班日,又精神不濟起不來...。週末如果想補眠,可以比平常晚起一個小時就好,如果真的很睏,中午過後可以小睡半小時,千萬不要一睡就是整個上午,因為還「睡眠債」常要付出相當的「利息」,超過正常睡眠時間的睡眠其實都是「淺睡,晚上睡不飽,還是要強迫自己在平常固定的時間起床,抗拒利用賴床補眠,讓睡眠更加穩定。

 

睡得好守則四:夜晚要睡好,得靠白天習慣好

   要睡得好,關鍵不只在晚上,更取決於白天正確的生活習慣,如飲食、運動的安排。睡前要避免吃大餐或喝很多水,睡前六到八小時,則該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.也別嘗試以酒精助眠,因為可能反而會降低睡眠品質,在半夜醒過來。平日可以做運動,幫助身心放鬆,但要避免睡前做運動,以免過度亢奮無法入眠。工作不要安排至睡前一刻。最好留一段時間讓自己放空、放鬆。

 

睡得好守則五:床只能用來睡覺

   許多人在床上看電視、讀書,甚至讀公文,許多睡不著的人更是如此,常希望透過在床上做其他活動來「培養睡意」。但這樣等於同意自己在床上做一件不是睡覺的事,也就是默許自己「睡不著」了。這樣的習慣容易讓身體潛意識地將「床」和「睡不著」連在 起,加深問題的嚴重性。除了性行為,不要在床上做除了睡眠以外的活動。一夜好眠,能讓人重拾心情平靜與充足體力。儘管外界喧擾紛亂,但守住睡眠淨土,就擁有在風浪中再起的最寶貴資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rivanibmk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